第369章 (第1/3页)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圣墟小说网www.xshengx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吴颖故意吃的比江来要快些,先去整理自己收到的十几份科研企划书,回来时江来正好用餐完毕,她把整理好的两摞计划书放在江来手边。
“这是我个人比较看好的5个项目,这一摞则都是无法推脱,我自己拿不定主意的。”
吴颖一边介绍,一边已经开始手脚利索的收拾江来刚用完餐的餐具,。
江来随手拿起吴颖看好的五份科研项目立项企划书:
“态叠加原理在计算领域内的应用?这谁啊,这么狂?2000年就搞上量子计算了?”
“哦,折大刘教授联名维也纳实验物理所的潘博士啊?没事了.....未来的两大院士,华国量子计算的奠基人,俺还能说啥?”
再看后面的介绍,其中有两位跨领域合作的尖端大牛,跨国交流对量子计算的发展、前景的论述,以及当前的技术难点。
主要是基于1985年牛津的D. Deutsch提出量子图灵机(quantum Turing machine)概念,衍生出的量子计算数学基本型式为基础。
又在1994年贝尔实验室应用数学家P. Shor的‘相对于传统电子计算器,利用量子计算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很大的整数分解成质因子的乘积’的结论上,进行深一步的实践研究,算是一种初期探索式的科研项目。
说实话,量子计算研究很有价值,但周期极长,这才只是最初期的实践探索阶段,真要整个脉络整体攻坚下来,没有个十几年是很难出成果的,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得硬件基础和理念下提出来,难免会显得有些‘好高骛远’。
但没办法,这种与世界顶尖物理实验室合作的机会,折大并不想放弃,也是那位潘博士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所以这份企划书才会排在第一个,它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意义大,就连吴颖都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没有江来的出现,这个项目有极大概率会因为科研经费的捉襟见肘,而不得不搁浅。
事实上也是如此,潘博士不光是跟刘教授相互探讨,他还同时跟国内清、北、中科、折大等名校的其他顶尖大拿都有沟通,但几乎都因为经费问题而搁浅。
就算是前世,也是等到五年后那位潘博士归国被收编后,这项研究才勉强算是启动,最后落地在中科,但那时候在量子计算这方面已经处于落后地位。
还不是单纯的技术落后,而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落后了国外一两代,追赶起来颇为费劲